同城约vx群_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唱响佤山幸福歌_附近300块上门一条龙

admin 85 0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蹊径越走越宽阔/越宽阔……”60年来,一首欢快的《阿佤人民唱新歌》唱响村村寨寨、大江南北,使云南阿佤山名扬四海、家喻户晓。

地处祖国西南方陲的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是我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集边疆、山区、民族区域、革命老区为一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焦点的党中央顽强向导下,当地加速脱贫攻坚措施,住手2019年底,该县67个贫困村、4万多贫困人口所有脱贫。

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疆域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施展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优美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河山。

3年来,各族干部群众将殷殷嘱托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动力,新时代阿佤人民继续唱响幸福歌。

“甜蜜”生涯入画来  

从沧源县城出发,车辆驶过几片稻田,一头扎进莽莽青山。峰回路转,约莫个把小时,一片红顶黄墙的佤寨跃然眼前,班洪乡班洪村下班坝自然村就坐落在层层绿树掩映间。

新开园的班洪乡南滚河蜜蜂科普园里,74岁的班洪村老支书岩翁俯身端详着一个个半米高的“木屋子”。这是新引进的智能化蜜蜂饲养蜂箱,连上手机App就能治理蜂群,实时监测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8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左)向岩翁先容智能化蜜蜂饲养蜂箱。新华社记者吉哲鹏 摄

岩翁是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老支书之一。他曾率领村民修水沟,建学校,确立互助社,生长特色产业……亲历了班洪村的巨变。现在,岩翁又奋战在墟落振兴一线,天天都闲不住,最近还“触网”电商,与当田主播一起直播“带货”推介家乡黑蜜。

沧源花期叠错,一年四序蜜源不停。每逢开春,漫山遍野的白色米团花绽放,蜜蜂采这种花,能酿出佤山特有的黑蜜。多年前,岩翁也想率领村民养殖蜜蜂,但当地国民习惯“无为而治”:有蜜就割,没蜜不喂,蜜蜂经常大量飞逃。

2021年5月,班洪村迎来一群“蜜蜂侠”,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正式入驻,不仅手把手教村民科学育蜂,还探明晰米团花黑蜜的活性因素及功效,大大提升了“沧源黑蜜”的市场认可度。

“这是我们的‘空中经济’。”接过岩翁担子的班洪村党总支书记杨志良笑着说,“小蜜蜂”不争田、不占地、省劳力,适合山区生长。为此,班洪村砍掉竹笋加工、养鱼等不占优势的项目,集中气力生长蜜蜂产业和生态旅游业。

“总书记勉励我们建设好优美家园。我们切记嘱托,将继续施展好模范带头作用,搞好边疆建设,阿佤山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岩翁说。

这是位于班洪乡班洪村下班坝自然村的葫芦王地AAAA级景区游客服务中央。(沧源县融媒体中央供图)

近年来,沧源县深入实行兴边富民行动,培育糖、茶、牛、烟等10个“亿元”产业,各墟落驻足自身资源,生长特色产业,墟落经济焕发勃勃生气:在芒卡镇莱片村,7200多亩沃柑长势正旺;在糯良乡班鸽村,山水田园、特色民居成为网红打卡点;在永和口岸,一辆辆满载甘蔗、矿石、蔬果的货车有序通关……一幅幅阿佤山优美幸福的新画卷正徐徐睁开。

共绘最美“同心圆”

在班洪乡政府门口的中央广场,飘扬的国旗下,几张板凳,几杯热茶,十位给总书记写信的老支书时常和村民们聚在这里,为人人做宣讲,将回信精神转达给每一小我私人。

“以前招待客人才有时机吃鸡肉烂饭,把大米跟鸡肉乱炖在一起,为的是每小我私人都能尝一口肉。”给总书记写信的老支书之一、班洪乡芒库村老支书俄松说,“现在,我们餐餐不缺肉,佤族鸡肉烂饭制作身手已经是省级非遗项目,游客必点的名吃。”

从一碗鸡肉烂饭,到生涯方方面面的变迁,俄松娓娓道来:“早年我们刀耕火种,住茅草房,走泥巴路,现在村村寨寨通公路,人人有医保,顿顿能吃饱,我们的幸福生涯靠什么?靠的是共产党的向导和人人的团结奋斗。”

“总书记,西代勐(佤语:异常好)!共产党,西代勐!”人人连声说道。

从刷新农村危房的“佤山幸福工程”到脱贫攻坚,再到现代化疆域幸福村建设,阿佤山各族群众不分你我、团结友好、友善相处,用勤劳的双手缔造幸福生涯,村民们都是受益者,热烈的共识发自肺腑。

“合抱之手”汇聚现代化动力——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丰硕成果

“总书记勉励我们维护好民族团结。这要求我们要更细、更实地做好群众事情,促进人人的来往交流融会。”俄松说。

5月3日,各地游客在沧源县翁丁村和村民一起加入佤族传统民俗拉木鼓流动。(沧源县融媒体中央供图)

近年来,沧源县还深入实行“各族群众互嵌式生长设计”“各族青少年交流设计”“旅游促进各民族来往交流融会设计”,推动各民族普遍来往、周全交流、深度融会。

暑假时代,沧源县勐董镇中央完小的足球场上不时响起哨声,U8和U10组的队员正主要训练,为近期的一场选拔赛作准备。小球员们来自9个差异民族,他们动作迅速,身板结实,皮肤晒得黝黑。

“踢后卫的13号是我最好的傣族同伙,33号边卫是佤族好哥们,我们在一个队相互打好配合。”U8组队长兼先锋肖粟青指着场上的同伴说。

“足球把孩子们慎密联系在一起,不分相互,敢打敢拼,不仅让他们收获了发展,也让民族团结润物无声。”校长陈世民感伤。

“祥瑞的日子里不分你我,珍惜眼前的美妙时刻,团结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在不久前落幕的第24届沧源佤族音乐节上,佤族民歌《加林赛》旋律响起,各族游客手挽手,陶醉热舞。“我们要让天下看到佤山后裔团结奋进的新面目。”沧源佤族青年音乐人茶艾南说。

一草一木写忠诚

顺着219国道,驶过一个个转头弯,穿过一丛丛遮天蔽日的巨龙竹,就到了班老乡班搞村。这里与缅甸隔河相望,疆域线上,峰峦叠翠,蝉鸣声此起彼伏。

排队,举着国旗,带上干粮,顶着烈日行进在巡边路上,这是班搞村东坝卡二级疆域联防所巡边队的寻常一幕。

8月16日,老支书尼红(左二)和班老乡班搞村巡边队一起出发去巡边。新华社记者吉哲鹏 摄

年近古稀的尼红是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老支书之一,他已记不清自己走过若干次巡边路。“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守护好神圣河山。现在除了实地巡查,我们另有立体化防控系统配合。”尼红说。

在沧源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机制引领下,班搞村400多户村民轮流值守在国境线上,形成“守边有我,请党放心”的行动自觉,淬炼出新一代守护河山的巡边人。

一砖一瓦,都是家园;一草一木,皆为中国。现在,在沧源县147.083公里的国境线上,巡边人在山林间穿行,现代化疆域幸福村串珠成线,配合筑牢边疆平平稳固屏障。

从空中俯瞰班搞村勐弄自然村,群山环绕下,蓝顶、红顶的特色民居一栋栋掩映在绿树中,各家院子里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站在村口大榕树下的观景平台上远望,青山一目了然,梯田延伸到山脚,这是一片上百亩的辣椒莳植园。

“收完辣椒,我们准备种苞谷,后面再种点西瓜,这边光热条件好,只要人勤快,腰包就不会瘪。”班搞村党总支书记王强说,“生长产业才气致富,日子好了才气留住人,建设好寨子,才气更好守护界碑。”

观景台周围一栋三层楼房的主人冯永红靠莳植橡胶、养猪养牛培育出4个大学生。他笑着道出了寻常生涯:“家里有70多亩橡胶树,今年胶价比去年高,这块收入估量有八九万元。在家门口打工,既能增收又不影响守边,劲头儿十足。”

在班老乡下班老村老支书赛金家,他捧出刚采摘的百香果,蜜甜带酸的味道让人赞不停口。2023年,村里生长百香果产业,赛金第一个站出来种了8亩,“模范带头就是不等不靠、实干苦干,自己种的果子味道更甜!”

一人一户一村的“寻常”,汇聚成了阿佤山拼搏奋进的时代脉动。

边疆各族后裔切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起劲探索守边稳边、富边安边生长新路。住手2023年底,云南建成374个现代化疆域幸福村,犹如宝石一样平常镶嵌在祖国西南方陲。

“总书记回信到佤山,山笑水笑云潮涌;木鼓声声传情谊,古老边寨沐东风……”人们敲响木鼓,踏歌起舞,新时代的《阿佤人民幸福歌》在村村寨寨唱响。

【责任编辑:许聃】